•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第十三届胡瑗文化节
  • 校园十景之同沐德音
  • 牢记嘱托 逐梦前行

湖师新闻

News 新闻网
  • 锚定本科教育质量生命线 共绘“十五五”发展规划新图景 ——学校召开2025年暑期务虚会暨干部培训会(图)
  • 星辰为证,向光而行——学校举行第五届学生荣誉盛典(图)
  • 我校第二十七届运动会隆重开幕(图)
  • 我校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图)
  • 学校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图)
  • 第三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湖州论坛顺利举办(图)

学术动态

Academic 更多+
  • 我校承办微观物理世界的奇特现象研讨会(图)

      11月13日至16日,微观物理世界的奇特现象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会议由理学院主办,副校长李庆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开幕式上,李庆峰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和我校物理学科建设情况。他回顾了量子力学百年发展,指出微观物理世界是充满未知的“蓝海”与“深空”,强调本次会议致力于推动教学与科研、原子与原子核尺度、核结构与核反应等层面的深度融合,旨在打破壁垒,实现认知的“平方级飞跃”。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善贵,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小红分别致开幕辞。  研讨会设置特邀报告、专题研讨、圆桌论坛等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微观物理的前沿课题、研究进展、最新成果、跨学科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我校刘艳鑫教授、徐浩洁研究员、李可副研究员等也分享了在投影壳模型、核对称能约束、冷原子与核物理交叉研究等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张丰收教授致闭幕辞。

  • 我校承办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暨第七届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AIAM 2025)(图)

      近日,由我校参与承办的第二届中欧科学家论坛暨第七届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AIAM 2025)在德国海德堡Bürgerhaus会议中心举办。  本届论坛以“汇聚中欧,科链全球”为主题,采用“主论坛+线下平行论坛+线上论坛”的形式,共举办90余场主题报告与圆桌讨论,议题覆盖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ICT转型、临床医学、碳中和与新能源、复杂系统、智慧城市与设计等多个前沿领域,构建了“开放、包容、专业、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为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注入新动力。来自中欧的近300位科学家、企业代表及青年学者现场参与,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近8万。  会议由中欧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我校教授蒋林华与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周挥宇联合主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发来视频祝贺。他表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始终倡导“交叉、融合、相生、共赢”理念,积极推动学术开放与国际合作。由学会与海外华人科创联盟共同发起的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已成功举办至第七届,为中欧科学家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第七届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国际会议(AIAM 2025)主讲报告环节,多国知名高校及科研机

  • 国际知名专家罗宾·罗韦做客我校 畅谈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图)

      11月7日,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专家罗宾·罗韦(Robin Rowe)先生应邀做客我校,举办了题为“逐浪·奇点: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机关党委、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报告会前,副校长李庆峰会见了罗韦先生,双方就人工智能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合作进行了交流。  在报告中,罗韦先生结合其在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世界卫生组织、DARPA及美国海军研究生院等机构的丰富项目经验,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当前的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他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念,系统阐述了AI在教育、医疗健康、商业创新等领域的革命性机遇,同时也指出了其在伦理规范、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带来的严峻挑战。在互动环节,现场学生踊跃提问,就AI技术伦理边界、未来职业影响等话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气氛热烈。  据悉,罗宾·罗韦是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研究科学家、Heroic Robots 首席执行官,曾任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医疗元宇宙工作组主席,曾在凯捷咨询、世界卫生组织、DARPA、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NBC等机构主导技术创新项目,并在SAIC担任首席技术专家。现为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县

  • 我校教师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2025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06版发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艾志强、祝玲玲老师的理论文章《推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全文如下:推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作者:艾志强 祝玲玲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背景下,推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不仅是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素养、掌握数字时代主动权的重要举措,更是共享技术进步红利、防范潜在风险的关键路径。应从体系化建设入手,通过教育对象、课程、载体、机制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完善和创新,切实促进人工智能全社会通识教育走实、走深。  设计分层分类的教育内容。年龄差异决定了认知模式和学习能力存在区别,用户职业差异决定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不同。为此,需要以“分层分类、全龄覆盖、终身成长”为理念,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差异化的教育路径,形成“人人想学、人人能学、人人皆学”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范式。针对学生群体,应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

学术信息

Academic 更多+
  • Tea Time学术活动系列邀请报告(271)

      报告题目:信能同传技术  报告人:林先其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副院长  时间:11月21日(星期五)上午9:30-11:30  地点:东校区人才会客厅  报告内容:报告人将结合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在信能同传技术中的研究和多种场景中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未来无线感知技术中的潜在机遇。  报告人简介:林先其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IEEE以及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太赫兹电路与系统、无线能量传输与热效应应用等的研究。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项;参与编写标准2项;先后主持国家以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主持其他科研项目10余项,项目经费2500余万元;在APL、PRB、IEEE TIE/MTT/AP/MWCL/AWPL等国际知名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三大检索的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以及2S作者身份发表有SCI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并为IEEE MTT/AP/MWCL/AWPL、EL、JEMWA/PIER、电子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审稿人。

  • 教育学院2025年“太湖教育论坛”(十)

      主题:如何撰写英语教育论文  主讲人:郭宝仙  时间:2025年11月22日(周六)10:00  地点:10-308  主讲人简介:郭宝仙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第六届),教育部“十四五”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首期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学术导师、教育部名师计划学术导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先后主持“新时代中学英语教科书中国文化内容重构研究”“我国中小学生外语能力量表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等课题,代表性著作有《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内容设计与使用》《英语课程开发:原理与实践》,高被引论文如“英语教材‘学材化’特征及其教学转化”“英语学科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构建我国中小学外语阅读能力的结构框架体系”等。

  • “太湖品学”人文社科名家讲坛(第17讲)

      主题:科研业务条线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辅导暨学术诚信教育  时间:2025年11月30日(星期日)下午2:00  地点:明达楼221会议室  参加人员:高级别项目申报者,文科学院科研副院长、科研秘书、其他感兴趣的老师。  主讲嘉宾:谭荣 教授  嘉宾简介:谭荣,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领军人才。担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土地学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土地经济分会委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哲社奖一等奖等优秀成果奖10余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研究课题40余项,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

  • “太湖品学”人文社科名家讲坛(第16讲)

      主题:科研业务条线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研究机构建设与咨政报告写作  时间:2025年11月26日(星期三)下午2:00  地点:明达楼221会议室  参加人员:文科学院科研副院长、科研秘书、新申报研究机构负责人、高级别项目申报者,其他感兴趣的老师  主讲嘉宾:陈宝胜 教授  嘉宾简介:陈宝胜,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无为人,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现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南湖革命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发表中英文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作家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特别资助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40余项;20余份研究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以上批示,两项成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曾任温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副处长、温州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兼任全国绩效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理事。

校园生活

Campuslife 更多+

媒体看师院

Media 更多+

校园动态

Events 更多+
  • “青·匠”宣讲团赴常溪小学开展科普教育(图)

      11月20日下午,工学院“青·匠”宣讲团前往常溪小学举办第二期科普课程《认识我们身边的形状》。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观察与动手能力。  课程中,宣讲团成员首先以日常生活物品为教具,系统讲解了常见几何形状的特征与应用。学生们在互动问答环节积极回应,准确识别基本几何图形,展现出良好的观察力与知识迁移能力。  实践环节设置了“搭纸桥”项目。学生们分组协作,在宣讲团成员的指导下,运用A4纸完成纸桥的设计与制作。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直观理解了不同几何结构的力学特性。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各小组均成功完成了实践任务。  课程尾声,宣讲团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学生们踊跃分享学习心得,纷纷表示通过课程认识到几何形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活动是工学院“青·匠”宣讲团系列科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展现了高校服务基础教育的责任担当。宣讲团表示将继续优化课程内容,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 理学院组织教师党员赴南浔开展主题党日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党员教育,激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11月19日下午,理学院组织教师党员赴南浔红军长征追踪馆开展主题党日实践活动。  在红军长征追踪馆,党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逐一参观馆内各个展区,认真聆听红军长征英雄事迹,仔细观看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三军会师等模拟情景,详细阅览馆内陈列的历史图片、实物资料,随后,还参观了“半条被子”故事陈列室。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进一步夯实了党员理想信念根基,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传承弘扬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学校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宣讲培训暨“8090”和“00后”青春宣讲团能力提升培训(图)

      11月18日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宣讲培训暨“8090”和“00后”青春宣讲团能力提升培训会在明达楼126举行。本次活动由党委宣传部主办,“薪火湖师”新时代青年理论宣讲工坊、人文学院承办。校党委宣传部及有关学院相关负责人,辅导员、青年师生宣讲员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  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委宣传部“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骨干成员薄凯文,以《理论宣讲稿件创编十法》为主题开展专题培训。薄凯文从理论宣讲的时代价值、使命任务和实践要求切入,深入阐释青年宣讲员在提升政治素养、拓展知识广度、增强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关键要点。围绕宣讲员“内功”与“外功”的锤炼,他结合自身实践,从宣讲类型特点、稿件创编方法、现场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讲解,重点介绍了撰写“开放麦”式宣讲稿的思路路径与实操技巧。通过大量鲜活案例,他生动展示了如何从“小角度”讲清“大道理”,将全会精神与青年成长、基层实践紧密结合,让学员更加直观地感受理论宣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在“开放麦”展示环节,三位“薪火人文”理论宣讲工作室的“00后”宣讲员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示范宣讲

  • 我校教师在省第十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佳绩

      11月17日,浙江省第十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在宁波大学落下帷幕。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我校医学院(护理学院)陈文婷获医科组二等奖,理学院王倩倩获工科组二等奖,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学风貌。  竞赛由浙江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联合主办,面向全省各级各类高等院校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经前期各高校的校赛遴选后,99所高校、331名选手进入省入围赛;再经选拔,85所高校的176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今年竞赛设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和思想政治课专项五个组别外,同时增设了高职文科、高职理科组,共7个组别。竞赛内容由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部分组成,每位参赛选手准备5个教学节段,比赛当天由选手随机抽取其中一个进行20分钟讲课,讲课结束后在45分钟内撰写完成讲课节段教学反思。  校工会和教务处高度重视比赛,精心组织,严格选拔,聘请校外专家培训指导入围选手,精心打磨,多次试讲、修改、提炼、完善,精益求精,同时做好比赛后勤保障工作。今年学校同步安排4名优秀青年教师到现场观摩,让更多教师近距离接触高水平教学案例,实时学习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逻辑、课堂互动技巧、教学创新等

视频专题

Video 更多+
X

热点专题

Special